Site Overlay

福大报到

昨天是9月14日,60年前的昨天我们几个同学从厦门乘长途汽车到福大报到,记得同行的有何建仁,其他人不很确定,时间过得很快,怪不得我们要老了!- 慎 看到淑慎同学回忆起60年前几位同学从厦门到福大的事,的确,岁月不饶人,我们都老了,也有不少同学已作古了。我记得是十五日早上坐車下午大约五時左右到福州,共约坐十小时的車。同行的还有卜汝镇和李振华?因为到福州已经很迟了,阴雨天气,福大在哪里都不知道,肚子又饿,只好在車站(南门兜)附近饭店用粮票买了二两义粥充饥,在附近的旅馆住了一晚,第二天上午到車站领了行李,四个人租了一辆马车从車站沿工业路到福大。(这是我唯一的一次坐马车,当时没有公交车到福大有三轮車和马車)到了福大看到的是一片工地及四幢宿舍楼,其中有一幢还没有完工,但已经住学生了,因为是在水田上盖的房子所以下面都还有水。马車把我们的行李放在工地上就走了,后来是怎么去报到,被安排先住到学生宿舍一号楼,记忆已经模糊了。- 何健仁 建仁OK!你记得更真切,我们就这样连滚带爬过了60年了!曾经的经历酸甜苦辣皆有,值得回忆值得怀想!-Continue reading福大报到

论芯片厂 — 林耀泽

关于芯片厂设立之事,夲应非常慎重!九十年后期到夲世纪初年,国家规定,凡是0.25微米技术或投资在10亿美元以上的项目(8英寸晶园厂,新的设备,而非二手设备,月产能力不低于3万片,若是二手设备,二亿左右美元便够了),必须经国家计委批准,由国家组织业内专家、行家评议。后来权力下放给省市。这样的大项目,必需有严格的科学的可行性研究,其中厂址的选择是很慎重的,即环境性研究。因芯片业是资金、技术、人才密集的产业,也称呑金产业。技术指设备及其他支撑业和有否有源源不断的“米”下锅,即有产品可投,其厂房和设施需满足三代产品的要求;人才,指有否足够的技术人才资源,包括有足够吸引力的工资水平和生活一精神和物质上一的环境,像在准安那种地方设芯片厂,其工资必定髙不了。武汉的工资也比上海低得多,且虽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有半导体专业的髙校,但当地该业工业底子差,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年内就能接近上海和无锡,包括西安、广东(包括深圳,珠海)也是这样。该业现以上海第一,无锡第二。此地上世纪号称中国南方微电子基地,因七十年代当时的742厂在电子部主持下,引进了日本整条5微米双極生产线,产能占全国IC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此后一直是国家重奌投资地,后又有七五、八五、九五工程,我所又于1985年500人整体搬迁到无锡(当年成都重庆都要我们24所搬去。因四川那时非国家重奌发展微电子业之地,只留下700人于我们工作了十五年的永川县城郊山区中),当时上海也欢迎我们迁往。因上海无电子部直接管瞎的半导体业,而无锡的742厂(江南无线电器材厂,原为营级小厂,引进日夲5微米线后升为团级,后又升为地师级)则是里直接管的。八十年代后期,我所与742厂合併而为中囯华晶电子集团公司的核心单位,抽掉我所MOS方面的技术人员到公司建M0S生产线,即电子部的一号工程的9O8工程(引进美国在西班牙马德里的6寸线)。 当年华晶宾舘等。全盛时约五千员工的大型国企。京、沪、宁……地方半导体纷纷倒闭,只有华晶和绍兴的907工程等艰难生存下来。国家吸取908工程的经验教训,才于九十年代后期在上海浦设909工程,即华虹公司,其核心的华虹一NEC投资十亿美元,电子部一副部长为其总经理。虽然日本人赚了大笔钱,我国付出大笔学费,但学到管理和技术。九十年代未期,夲世纪初期,加之台积电在沪建八英寸晶园厂等,美国也在大连等地建八英寸晶园厂等,我国的微电子业才上了快车道! 是的,我们大陆的现代半导体工业中,台湾人功不可没。改革开放后,电子部组织一代表团赴考察,向台湾同业者也介绍了相关情况,包括华晶概况在内。作为回访台湾同业代表团来大陆,参观了华晶。1996年华晶908工程建成次年通过国家各部委组成的检收组验收。由于美国电讯电报公司只给了几个产品,华晶和国内其他地方的设计力量(微电子业产链的上游)不足,华晶这个锅(6寸线这个晶园厂) 無米下鍋而连年亏损!加之管理不善,问题甚大,台湾人来华晶参观后提出办法,于是那条6寸线便租赁给台商,继而合资扩产,扭亏为盈。包括号称为中国半导工业之父的上海中芯国际公一司的創始人张汝京,都在该条生产线工作过。 成为中芯国际培养人才的基地(在中芯国际建厂未完成前,那些巳被录取的大学刚毕业的,都是送到华瞐这条由台湾人管理的生产线来培训)。Continue reading论芯片厂 — 林耀泽

忆钟南山父母 鼓浪屿故居 医疗

这幢房子是在鼓浪屿的,后来是廖永亷医生在住,廖月琴是他的姐姐。从房子的右边路口进入直走到那一头的路口,100米不到,路口处的第一幢楼房就是我的旧居。其后的一幢,住了我们的两位女同学……。1979-80后,才过海、搬家来到厦门市区住,直到现在。熟悉的地方、认识的好邻居,据说廖医生夫人还健在,100岁了。廖医生娘是103岁,有朋友转发一张她坐在轮椅上的照片给我。一点也认不出来了,老了和年轻时的美貌相差太远了!一yangkh 鼓浪屿的许多建筑,有一个独特的风格,就是窗户的外面、还有一套木质的、可以调节光线的百页窗,既可以防雨泼、也能够调节入射房间里的阳光分量,只要抓住百页中间的一支“连动垂直拉杆”,上下移动就行了。据说这是欧洲的建筑风格,既美观又实用。有百页窗的住宅,根本就不需要再装布质材料或塑料制品的窗帘了。—yangkh KH,你很不简单呀!你现在自已动手能作的那些家里诸多亊,大多都是我力所不能及的,虽然我只虚长你二岁而已。15:03转发的那篇帖子中提及的鼓浪屿医院,在何处?当年我未曾听说过,你们几位鼓浪屿同学必定早就知晓。— 林耀泽 @林耀泽 鼓浪屿只有两间大医院,一个是解放前外囯人协办的“救世医院”,处于八挂楼再远去的“河仔下”海边,从厦门轮渡向鼓浪屿看,是在右手边的远处。另外一个叫“鼓浪屿医院”,那个是在“洋墓口”(后来建成了鼓浪屿音乐厅)的左手方向路口处。你一定有经过的,只是不留意就是了。该医院的首席院长,名字叫Continue reading忆钟南山父母 鼓浪屿故居 医疗

Copyright © 2025 思源谷下芙蓉过客.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Policy | SimClick by Catch Themes
%d bloggers like this: